查看原文
其他

珞珈人物 | 武大李仲阳:探索以极,逐光而行

人物简介


李仲阳,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纳米光子学材料,新型超表面器件,半导体微纳工艺,薄膜光学等。曾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Nano Letters、ACS Nano、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上发表多篇ESI高引论文。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特别优秀奖(全球当年5人获奖),国际纳米学会瑞恩会士(Ryan Fellow),及SPIE光学与光子学教育奖(全球当年50人)等。



小试锋芒,初踏科研之路


李仲阳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毕设之际,大四的李仲阳在学院太赫兹中心实验室初次接触科研。在张伟力和韩家广导师的指导下,他亲身经历了一个科研任务从idea构思,到理论模拟,最后到实验验证的完整循环体系,自此踏入了科学研究的大门。怀着对光学前沿领域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李仲阳迅速地在科研中成长,本科期间即创新完成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二区TOP论文,这段经历为他的科研之路发蒙启蔽。 



以梦为马,不坠青云之志


本科毕业后,李仲阳选择负笈游学,前往美国宾州的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太赫兹激光器方面的研究。然而他的求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科研方向的迷茫,他的科研之路受挫阻滞,但这些困顿并未使其放弃自己的科研理想。穷且益坚,以梦为马,为了追寻自己更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在更为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他深思熟虑后决定转校,最终选择去全美排名前十的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继续深造。


在西北大学攻博的五年间,李仲阳在超表面器件和纳米光子学的国际前沿方向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并在多个国际顶级会议做报告。他以共同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首次实现基于DNA自组装动态缩放的可调超吸收,被权威专家评价为“对于复杂三维超晶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实现了对可见光驾驭的转换效率和带宽的极限突破,被Nature Photonics期刊作为亮点(Highlight)报道;他提出的纳米薄膜FP腔光谱调制突破了纳米光刻工艺的局限,获得多家国际科学媒体(Materials Today、Science Daily、Laser Focus World等)的多方报道。



博士毕业后,李仲阳选择去工业界进行摸索与尝试,以了解世界最先进的微纳技术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和商业运转方式。在全球三大存储器基地的美光科技研发总部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后,李仲阳对于微纳加工技术在美国工业界的商业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也领悟了更好管理自己团队的秘诀。


回归祖国,拳拳赤子之心


虽然身处异国,李仲阳仍时刻心系祖国。2019年6月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航班,挥手告别旅居8年的异国和牵挂的朋友,选择在祖国大地的科研和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发光发热。回到武汉大学任教后,李仲阳建立了纳米光学及前沿应用实验室(Nanophotonics & Emerging Applications Laboratory - NEAL),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纳米级光学芯片的科学研究中。



他表示“希望能够为我国科技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也期待可以证明自己的学术理想。希望中国年轻一辈中最聪明的一批人可以投入到我国卡脖子科技的研究中去。十年磨一剑,安心踏实地做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


良师诤友,循循桃李之教


回国一年多的时间内,李仲阳的实验室课题组已经从无到有地发展成为10人的团队,他所指导的第一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都已发表多篇SCI科研论文。



纳米光子学属于国际前沿领域,对于大部分刚进入这一领域的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团队学生说:“李仲阳老师总会进行一些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易懂,令人茅塞顿开;同时分享一些他在国外的经历和心得体会,给我们以启发和鼓励”。教学方面,李仲阳老师教授的本科生课程《光学与光电子进展》采用双语授课模式,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和喜爱:“老师非常喜欢鼓励学生”、“能带动大家上课热情”、“双语教学的信息量很大,消化要很久,但收获很多”、“新颖的行业概览”。他经常对学生鼓励说:“人生就像小马过河,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尽用天赐的才华和资质,选择最适合自己水深,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人物简介


李仲阳介绍说,在培养学生时他特别重视这三点:(1)培养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价值观;(2)尊重学生的学术创新自由和开放性思维;(3)挖掘学生领导力和专业管理潜力。李仲阳的学生们都非常认同导师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团队管理,他也训练学生在科研和工作中Stay Professional。他指导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明确的科研目标和毕业水平要求,并且定期进行师生一对一的分享和交流,逐渐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平等的沟通。为了促进学术独立思考和创新自由,李老师课题组每周组织开放性brainstorm式的文献分享会,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激发学生们思想火花的碰撞。



此外,李仲阳老师十分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并尽力完善实验室条件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科研和生活环境。李仲阳说:“关心学生要有专业的态度和合适的分寸,要以建立彼此尊重和信任为首要基础,而不是强行介入学生生活”。团队的学生们一致认为李老师更像是朋友一样,没有代沟,并会定期组织团体性的解压游戏、聚餐和户外活动等,不仅锻炼了身体,在繁忙的科研之外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加强凝聚力。李仲阳在畅谈培养学生的感想时表示:“如果在个人的教学生涯中,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的把握上有一定正面和积极的影响,就很欣慰了”。



往期回顾

珞珈人物 | 孙永强: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教师

珞珈人物 | 彭国军:珞珈扎根共成长,网安结缘再奋进

珞珈人物 | 武大龚少龙:有机拓业,“发光”笃行


文字:时阳阳 胡婉琳图片:柴婧婷编辑:李卓 钟焯审核:徐干城审核发布:付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